人民中国2017『中国紅茶の旅』中文版(11)「浓缩中国近代史的英德红茶」

浓缩中国近代史的英德红茶

从民国时代开始生产

提到广东省的广州,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曾在清朝,因在对外贸易领域一时独领风骚而成为首屈一指的贸易基地,许多茶叶从这里出口至海外,使中国茶声名远播。然而,广东省除了茶叶贸易繁荣,实际上还是知名的茶叶产地。距广州150公里外的英德所盛产的英德红茶,是享誉欧洲的名茶,并且其发展脉络和中国现代史紧密相连,探究起来颇有趣味。

 

 

纵观英德红茶的历史,从民国时代开始就已使用小叶种开始生产,上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英德农场,从云南引进了大叶种,并从福建引进了名为水仙的茶叶品种,开始兴建茶园。59年成立了茶叶试验场(即现在的茶叶研究所),60年开始出口,成为创汇的重要物资。广东省能在此设立茶叶研究所,并且延续至今,可见英德的重要意义。

 

此后,英德红茶获得英国皇室的高度认可,70年代被出口到全世界60个国家。并且,从那时起就引进了CTC制茶法所需要的机器。在位于茶叶研究所近旁的旧国营工厂——红旗茶厂的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原样呈现着当时的生产环境,特别是高高的天井,仿佛让人看到当年茶叶生产热火朝天的景象,印象深刻。

红旗茶厂高高的天井

只不过到了90年代,出口竞争力逐渐消失,英德红茶一时间在市场上难觅踪影。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香港,英国人像在讲述传说一样感叹:“英德红茶那可是极品啊!”正当我已经死心以为喝不上英德红茶之时,2010年后的某一天,我在广州吃早茶的时候,竟然发现了“英红9号”的名字。这一品牌现在是广东英德举全现县之力宣传,正在成为中国名牌的红茶品牌。补充说明一下,它是1961年研究所使用云南大叶种开发研制出的品种(当时的名称是英茶17号),如今经历岁月变迁,“英红9号”成功面向国内市场东山再起。

与新中国发展史紧密相连

其实,有关英德的传说远不止这些。此次,我得知了有关它的另一段有趣的历史。原本英德当地居住着许多客家人。因为在历史上有很多客家人移居台湾从事茶叶生产的先例,所以客家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引起了我的关注。有关客家与茶叶的历史,我一定会另找机会详细调查。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在57年反右派斗争中被视为右派的干部被下放到英德农场,从事农业劳动。当时,恰好是红茶生产如火如荼之际,这些人想必成为了宝贵的劳动力。现在,从广州市内走高速,仅需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英德,但从其位于四面环山的峡谷地带来看,无疑是个相当偏僻的所在。据说,昔日运送茶叶的卡车从这里出发要1天时间才能达到广州。

69年前后,因文化大革命而被下放的知识青年们曾在这里生产茶叶,所以这里成了一座知青茶厂。前面提到的红旗茶厂也是在此时被更名为红旗的,这让我依稀觉得这间工厂里残留着文革的气息,望着陈旧的制茶机器,仿佛其轰鸣声响彻天井,述说着茶叶生产的往事。

在我品味着英德红茶的香气时,忽见眼前的锦旗上写有“英德华侨茶厂”的字样。这显示了因79年爆发中越战争,大批越南华侨不得已回国,部分人来到此茶厂被收留的历史。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眼前浮现出从越南归来的工人们制茶的忙碌身影。这么说来,难怪这附近的建筑,使用的多是在越南河内常见的独特浅米色。英德红茶的发展脉络中浓缩了新中国的多段历史。

从太空归来的种子在成长

而我对英德也有新发现。今年神舟11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英红9号的种子飞上了太空。返回后发现,这些种子中有四粒发芽成活了。其茶叶形状为圆形,和普通茶叶不同,到底还是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我很想品尝用这种茶叶生产的新型英红9号红茶,相信这一天早晚会到来。

在积庆里红茶谷品味英红

此次,我还有幸到访了位于郊外、风景如画的积庆里红茶谷。这里的茶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尽管当天小雨霏霏,但借着此情此景泡上一壶上等红茶,更为茶园美景锦上添花。据介绍,附近还有温泉等休闲设施,从选址在广东这一“地利”条件来看,今后这里很可能成为极具人气的观光地。

(日文原文刊载于《人民中国》杂志2017年第11期 翻译:钱海澎。鸣谢: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对本文也有贡献。)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