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国2017『中国紅茶の旅』中文版(8)「福建人生产的遵义红茶 」

福建人生产的遵义红茶

贵州省遵义,因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在此举行过重要的遵义会议而闻名。我曾数次被邀请去遵义,但总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此番算是勉强成行。在贵州省出产的茶叶中,有都匀毛尖这一名茶,这种茶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绿茶,那么,在其基础上生产的红茶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茶田栽种红茶

我们一行到达遵义机场后,立即乘车前往湄潭县。此时正值四月末,贵州茶叶博览会在此举行。如今,全国各地都会定期举办茶博会,所以并没有什么稀罕,但贵州省近年来在旅游和茶叶领域投入巨大,举行了非常盛大的开幕式,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销售人员热情地向来宾推销着茶叶。

 

在茶博会上推销茶叶

原来在湄潭县的郊外,遍布着广阔的茶田,其规模之大,从其名称小茶海、中国茶海中可见一斑。当我们实际到达中国茶海时发现,环顾四周,目之所及都是茶田,让人惊叹不已。据相关人员介绍,这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茶田,总面积4万亩。近10年来,贵州省的茶田总面积急剧增长至原来的7倍,放眼全中国,已经可以和云南省比肩。这里既是茶田,也是观光地,可以说体现了贵州的发展方向。

一望无际的中国茶海

当地原本一直生产绿茶,似乎从近年开始才转向红茶。其实,贵州原本就有红茶。其诞生时间和云南的滇红同期,1939年开始试产,理由是日军的侵略。当时,该地被认定适合栽种红茶,于是开始种植茶树,开设试验场。该连载第四期介绍的当年受国民政府派遣,风华正茂的中国茶叶专家张天福先生,便见证了这一历史。据此次同行的张夫人回忆:“当时,这里的路非常难走,一行人骑马加步行,花了将近1个月才抵达山区。”顺便告知读者朋友,张先生已于6月4日仙逝,享年108岁(茶寿),在此为其祈愿冥福。

 

张先生创建的中央试验茶场遗址至今仍保留在山上,附近云雾缭绕,宛若仙境,茶田在其笼罩之下。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茶叶故乡的云贵高原。我很佩服张先生的选址眼光。茶场遗址几乎保存完好,在红砖建筑中,展示了很多早期的珍贵的制茶工具,仿佛今天仍在生产红茶,弥漫着茶叶的香气,很值得一看。

 

 

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生产出一种叫做湄红的叶状红茶,58年引进CTC制茶法(把茶叶碾成碎末,揉卷制成极小颗粒状的制茶法)后,将之称为黔红。并从云南和福建引进了大叶茶种,60年代以后,开始批量生产并出口。然而,80年代以后,由于竞争力减弱,产量下降,该地区的茶叶生产几乎都转为绿茶,即所谓的“红改绿”政策。由此,人们才判断中国人爱饮绿茶,而非红茶。

此次茶博会上,有一种不太常见的红茶——遵义红。我走访了最早生产这种红茶的茶工厂,没想到经营者——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文盛竟然是福建人。他着眼于贵州比福建的发展前景更好,于2003年开始投资,带来福建产的茶种,除了CTC制茶法,还使用福建的技术生产红茶,确立了遵义红这一崭新品牌。虽然贵州和福建的土壤气候条件有所不同,但他的目标是生产融合贵州湄红和福建特色的独特红茶。琦福苑茶业或许就是这样一个由福建人继承了在福建大展拳脚的张天福先生思想的制茶企业。

 

提供资金每个人都可以当茶园主

还有一个让我关注的企业就是兰馨茶业。他们经营着上述名为小茶海的广阔茶田。其规模之大,走上一圈需要花费30多分钟。兰馨茶业的经营理念让同行叹为观止:“不卖茶叶卖茶田。”也就是有意者提供资金,便可尝试成为小茶园的主人。茶园主可以获赠茶园生产的茶叶,有需要的话,还可以享受购茶折扣,并吃住在茶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投资成为了单株茶树的主人,茶田中随处可见出资人的名牌。经营者的巧妙战略就是,先让客人了解这里的红茶(也有绿茶),积累粉丝,然后通过口口相传扩大影响力。

兰馨茶业的总经理蒙永红女士在笔者看来,就是一个性格强势的女企业家,和任何人都能成为朋友,能够听取朋友的任何想法,其诚意让人惊叹。蒙女士广阔的人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在茶博会上,来找她的客户不计其数。支撑贵州茶业和旅游业发展的,不正是像她一样充满热情的人才吗。

 

(日文原文刊载于《人民中国》杂志2017年第8期 翻译:钱海澎。鸣谢: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对本文也有贡献。)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