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亚洲 通过茶叶探究华侨&华人的今昔】第十一篇 泰国曼谷的建峰茶行和王有记

【中国与亚洲 通过茶叶探究华侨&华人的今昔】
第十一篇 泰国曼谷的建峰茶行和王有记

 此前,我先后走访了缅甸、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茶商。因为还剩下东南亚华人众多的实力派国家泰国,此番我决定探访泰国。只不过,泰国华人的本土化倾向也比较严重,即便去唐人街耀华力路,不仅普通话行不通,也几乎看不到喝茶的华人。年轻人和泰国人没什么两样,喜欢喝可乐等凉甜饮料,中国茶似乎无人问津。

 和在荷兰殖民统治下,华人生活艰辛的印尼不同,据说,泰国的王室和华人走得很近。18世纪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吞武里大帝郑信是潮州人,现在掌控曼谷王朝的也是潮州人。历代国王的王妃以及侧室,据说都是华人的女儿担当。关于耀华力路的土地,有这样一种说法:“不能在皇家授予的土地上做买卖。”曼谷华人中潮州人和客家人占了8成。这一结构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截然不同,或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

 我到访福建安溪西坪的时候,朋友邀请我说“去看看本山发祥地吧”。本山,如今已经看不到了,是茶树品种之一,2000年以前,和铁观音、黄金桂、毛蟹并称安溪四大名茶。其发祥地叫“月塞”,因为位于一个宛若被城墙包围的要塞一样的小村落里而得名,经营民宿的当地居民正在尝试让本山复活。

 这家民宿的墙壁上贴着陈旧的信件和照片。仔细一看,原来是泰国曼谷的华人寄回故乡的信,内容是向远方的亲人汇报近况。我注意到信纸抬头印着“建峰茶行”的名字,以及汉字住址和电话。

 我此前去过几次曼谷,也去过唐人街耀华力路,但说起大茶商,只看到过潮州人开办的三马(宝记)。然而,从30多年前就在信纸上留下店铺名称来分析,这家建峰茶行无疑应该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我决定按照信上的地址探访一番。这次探访颇费周折,当我在远离耀华力路的一家西餐厅角落里看到建峰茶行的招牌时,毫不夸张地说,感觉像是发生了奇迹。

 寄信人是西坪民宿老板的亲戚,名叫王文述。信上说:“为了逃避征兵,1936年我从安溪到了曼谷。”还写着,“我被有记茶行雇佣,担任烘焙师。”看来这位王先生在安溪的时候就从事茶业生意了。

 听到有记茶行这个名字,我立即联想到如今在台北大稻埕开店的有记名茶。台北有记即便今天也是拥有烘焙设备的少数知名茶庄。打听这里的历史得知,1890年,第一代掌柜从安溪西坪赴厦门开店。第二代掌柜则是以曼谷为据点,在台北开办了茶叶工厂,在泰国销售台湾茶。

 我先是到曼谷的福建会馆询问,对方说:“请说一下店铺的泰语名字。现在会员注册都用泰语。”这让我明白为何泰国华人如此本地化。无奈之下,我准备查找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有记茶行。走在耀华力路上,我看到台湾茶的字样,原来是一家叫做王有记的茶庄。然而,店员也不了解详情。尽管如此,他还是告诉我,“其实还有一家王有记。”于是我乘三轮摩的嘟嘟车前往。

  好不容易找到,这是一家继承了第二代店铺的曼谷王有记。现在也经营安溪茶,有老主顾前来购买。第四代掌柜是位女性,名叫王若芳,她告诉我,刚才耀华力路上的那家店,是战后从大陆移居到台北的第三代掌柜的一个儿子,回到曼谷之后开设的店铺。所以,至今还延用台北有记的包装卖茶。

 而眼前的这家店是二代掌柜王孝谨从厦门来到曼谷之后,1930年前后(商标注册时间是1934年)创建的。在曼谷的茶庄中也算是老字号了。这里比耀华力路距离王宫更近,福建王有记为何选在这样一个特殊地带开店呢。战后第三代掌柜王炳霖除了经营台湾茶,也出售乌龙茶等。之后由于时局混乱,似乎是去了泰国北部从事制茶业。

 遗憾的是,女掌柜称“店铺到底有没有雇佣写信的王先生做烘焙师,以及建峰茶行的历史不得而知。”建峰茶行到底是怎样一家茶行呢?无奈,我请人帮忙把汉字住址转换成现在的泰国住址,前去探访。那是位于唐人街主街上,比耀华力路更靠里的一座建筑物,然而,大门紧闭,一派无人迹象。

图片说明

  1. 在福建安溪发现的信件
  2. 台北有记名茶保留的炭火烘焙
  3. 曼谷 福建会馆
  4. 曼谷 耀华力路上的王有记
  5. 曼谷 正宗王有记的第四代掌柜王若芳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