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亚洲 通过茶叶探究华侨&华人的今昔】第十篇 吉隆坡的老字号茶庄

【中国与亚洲 通过茶叶探究华侨&华人的今昔】
第十篇 吉隆坡的老字号茶庄

从怡保乘坐直达列车,两个半小时可到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实际上,吉隆坡原本和怡保一样,都是因开发煤矿而兴起的城市,之前介绍过的肉骨茶发源地巴生附近就有煤矿。理所当然,吉隆坡也涌入了大批华人,并发展成为大都市。本期,就来看看我在吉隆坡老字号茶庄的收获吧。

吉隆坡的唐人街又名茨广街。听说这里有几家老字号茶庄,我决定一探究竟。在游客熙熙攘攘的街道正中,矗立着被重新装修得很漂亮,却又保留老字号风格的广汇丰茶行。我记得几年前来吉隆坡时也曾到过这里,并在此确认了马来西亚人也在饮用六堡茶。

很遗憾掌柜不在,没能详细了解店铺的历史。不过从其1929年创办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来看,即便在吉隆坡也算得上是最古老的茶庄了。而且,其掌柜如今还是马来西亚茶业公会理事长,就更应该来此拜访了。店员很热情,给我看了公会的会刊,在会员一览表中,我也了解到了其他会员的情况。

会刊中介绍了建源茶行,就在广汇丰附近。这家店位于唐人街尽头,没人提醒还真不容易发现。进到店中,一名华人男子正用英语为从欧洲来的女性茶叶爱好者们进行讲解。我和华人男子身边一位年轻人攀谈起来。他就是这家店铺的第三代掌柜许健川。

许先生说店铺创办于1945年,二战前他爷爷从安溪来到吉隆坡,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处卖茶。之后,事业取得成功,除了开零售店,也开始涉及批发行业。创办了进口公司联隆泰,以此加盟了创建于1960年的中国茶进口机构岩溪茶行。据说和香港、新加坡的茶行有很多业务往来。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源茶行开始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供给马来西亚国内的茶庄。直到今天,还和许多茶庄保持着联系,只不过数量在逐渐减少。据说,如果不是1990年前后,台湾茶艺进入马来西亚,茶叶销量会更加一落千丈。年轻的第三代茶商们是如何渡过这一困境的呢?

许先生说,在距离唐人街稍远的地方还有一家老字号茶庄,于是我们步行前往。这里弥漫着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生活的气息。原本华人移居的地方也大多会有印度人街区等,因为大家寻找商贸区的着眼点大致相同。正是这些外国移民构建了城市的雏形。

这家茶行名为高泉发。创建于1931年,是和广汇丰齐名的吉隆坡老字号茶庄。店内空间很宽敞,光线微暗。似乎很少有客人来零买。这里第三代掌柜的妻子黄月华女士出来接待了我们。听她讲,掌柜高先生2018年的时候去世了,享年87岁。现在她和儿子一起掌管这里的生意。

一开始,黄女士可能不清楚我的来路,谈话间略显戒备,但一说起她先生的故乡是安溪大坪,而我曾经详细调查过缅甸大茶商张彩云(安溪大坪人)和其家族的历史后,黄女士相当惊讶,立即打开了话匣子。顺便补充说明一下,直到今天安溪大坪人的姓氏依然以张姓和高姓为主,由此,也可以得出高掌柜是大坪人的线索。据说,台湾以包种茶产地闻名的坪林和生产木栅铁观音的茶农中高姓张姓居多,也是因为都是大坪出身的缘故。

黄女士的祖籍不是福建,她好像是潮州人(或许是客家),当她提到先生的亲戚当年来马来西亚时,曾接受过张彩云的资金援助时,我也同样感到很意外。之后,她又谈到张源美的后代去了南亚,自己几年前和林金泰的后代还有过联系,总之,有关老字号的话题层出不穷,让我感叹茶叶的历史遍地开花。

黄女士还告诉我,以前,高泉发曾有很多日本游客和日本航空公司的人光顾,据说是专门来买中国茶的。“这两年,因为可以直接去中国买茶了,大家就不再来这里了”黄女士寂寥地说。不过,我觉得日本经济衰退,百姓生活不那么富裕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近在马来西亚,“茶是用塑料瓶喝的”“要在饮料亭购买”这种对茶的印象也开始以年轻人为中心扩散开来,老字号茶庄的生存已经到了极其艰难的时代。今天的华人能把祖先费尽周折飘洋过海创办的产业守护下去吗?或者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将会开辟出一个崭新天地?此次,我虽然走访了几家马来西亚茶庄,但发现,似乎兼顾马来人和印度人喜好的茶商,生存空间才会更广阔。

图片说明

  1. 广汇丰茶行
  2. 和建源茶行第三代掌柜许健川(右)合影留念
  3. 高泉发茶行的茶叶包装
  4. 和高泉发茶行第三代掌柜的夫人黄女士合影留念
  5. 高泉发出售的红茶粉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